《基于儿童观察的互动式教学研究》2020-2021学年度实施计划
《基于儿童观察的互动式教学研究》
2020-2021学年课题年度实施计划
1. 指导思想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人们对于素质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倡导互动式的课堂教学已经提到议事议程上来。
2. 总体思路
做好课题的研究工作,抓好课题组的课题研究实施计划的制定和落实,抓好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和指导,人人按计划积极开展实验研究工作,提倡教师之间的合作、探究,提倡将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进行有机地结合,确立“问题即课题,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即研究,课堂即实验室”的意识。每位老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按照学校课题以及学科研究子课题计划进行研究,多一种意识,多一种实践,多一点思考,多一份总结,注意研究成果的推广。
3. 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具备敢想、敢说、敢问、敢创新的精神,激发学生创造性发展的素质。
2.通过本课题研究,更新教师观念,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探索出基于儿童观察的互动式教学的策略、方法等。
3.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
4. 研究内容
1. 基于儿童观察的互动式教学内涵、特征与价值的研究
通过文献研究等方法,学习儿童观察和互动式教学的基础理论,使课题组成员充分了解基于儿童观察的互动式教学的界定,探索基于儿童观察的互动式教学的内涵、特征与价值,为课题的研究奠定基础。
2. 儿童观察的工具开发、使用及其观察方法的研究
在初步查阅相关文献和结合小学生各年段年龄特点的基础上,研究儿童观察的方法和儿童观察需要的工具,例如肉眼、观察量表、录像分析等。根据不同工具的特点,进一步研究其使用的方法与范围。
3. 基于儿童观察的互动式教学设计研究
从不同学科不同年段选择适合基于儿童观察的互动式教学的教学内容,通过课题组、教研组同课异构、听课、磨课、专家指导等方式,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每学期评选关于“基于儿童观察的互动式教学设计”的优秀教学设计,每学年进行汇编。
4. 基于儿童观察的互动式教学案例研究
每位子课题组成员,将自基于儿童观察的互动式教学尝试,总结写成教学案例。学校每学年评选一次优秀教学案例,汇编成册。定期选择基于儿童观察的互动式教学效果好的课堂教学案例,组织教师分析、研究从中呈现的特征和规律,总结推广成功经验。
5. 基于儿童观察的互动式教学策略(方法)研究
组织我校教师了解多种互动式授课方法的各项特征,掌握最常用的几种互动式教学方法,例如讲授式、小组研讨式、角色扮演、示范、经验分享、游戏等,并结合儿童观察将其灵活运用在各学科各年段的实际教学中。鼓励骨干教师能在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基于儿童观察的互动式教学的策略。
5. 研究方法
1. 行动研究法: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对基于儿童观察的互动式教学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行动方案,运用一系列的教学策略进行实践研究,收集研究的基本资料,定期整理、分析各方面反馈信息,及时强化或调整研究方法和内容,促进研究的深入发展。
2. 案例研究法:结合课堂实际,以典型的课堂教学案例为素材,通过比较、提炼,形成我校特色的互动式教学模式。
3. 经验总结法:通过各级各类公开课、示范课活动,及时总结、调整和完善课题研究;重视资料的积累,按照研究内容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和经验总结。
4. 文献研究法:查阅有关课题的资料、文献,同时从书籍、报纸、期刊、学术文献、网络等收集整理有关资料进行研究,整合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
6. 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
1. 调整并落实本学年子课题组分工;
2. 落实全校个人微型课题申报;
3. 落实本学期课题相关书籍的专题读书活动。
十月份:
1. 全校教师制定个人本学期课题研究计划;
2. 召开课题组会议。
十一月:
1. 召开理论学习;
2. 课题组、教研组联合开展课题活动。
十二月:
1. 课题组活动;
2. 课题组上交各项研究材料。
一月:
1. 课题组活动;
2. 进行学期课题总结,撰写研究论文;
3. 收集、整理课题研究成果材料。
三月:
1. 个人制定本学期课题研究计划;
2. 召开全体教师课题会议。
3. 落实本学期课题相关书籍的专题读书活动。
四月:
1. 课题组活动。
五月:
1. 课题组活动;
2. 课题组上交各项研究材料。
六月:
1. 撰写课题中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