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心德育】深耕细研促成长 凝心聚力启新篇 ——昆山市小学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活动
01 课堂展示
瑾晖小学 夏冰燕《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夏冰燕老师执教的《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一课,紧扣“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这一主题,以“打开中国制造的秘密宝箱”“发现中国创造的傲人成果”“追寻中国精神的神奇力量”“探索中国未来的创新传承”四个任务驱动学习,带领学生体验了一次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文化自信之旅。
新城域小学 刘佳欣《美丽文字,民族瑰宝》
刘佳欣老师执教的《美丽文字 民族瑰宝》一课从正仪中心小学校的书法特色引入,充分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课堂上,刘老师以参观文字博物馆为主线,引导学生进入各个不同的展厅探寻文字的奥秘。首先,学生了解了丰富多样的文字种类,在交流中逐步体会到汉字不仅是表达的工具,更是中华民族的根。接着,同学们徜徉在甲骨文的世界里闯关前行,有梯度、有趣味的教学设计让课堂尤为生动。随后,同学们精心策划了一场关于文字演变的展会,在合作探究中感悟汉字一路走来的魅力。最后,大家欣赏了中国书法的代表作品,同学们还为本次参观之旅写下了留言卡。刘老师的课堂设计流畅,颇有巧思,学生活跃、参与度高,是一堂有意思的好课。
陆家中心小学 韩旭《多元的文化,多彩的魅力》
《多元文化 多样魅力》是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韩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以世界“舞蹈、礼仪、建筑”三大文化表现形式为切入点,通过欣赏舞蹈,演绎礼仪,设计建筑等小组探究活动,带领同学们欣赏文化的多样性的同时,理解文化差异的客观原因,增强文化自信的同时,能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尊重差异、增进交流,阐述了“不同文化之间应相互尊重相互借鉴才能更好发展”这一重要的价值观点。
一中心小学 王珍《我们当地的风俗》
王老师以丁丁同学的出生日记为主线,从爱幼风俗、生肖风俗、敬老风俗三方面展开教学。从出生礼到八礼四仪,以时间为序,层层深入,让孩子深切感受到父母长辈的关心和爱护;讲讲生肖故事,给同学做一串本命年红绳,让课堂学习与学生现实生活有机结合;感受各地敬老风俗,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我国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真正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正仪中心校 丁寒丹《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本节课选自五年级下册《9.中国有了共产党》第一课时《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丁老师根据“话题式教学”理念进行设计,以三个话题“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安排教学环节。课堂中,学生根据话题开展资料分析、讨论、体验、思辨等活动,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的艰难,感受革命先辈们在探索救国道路过程中不屈不挠的精神,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同时,通过本节课,帮助发展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形成政治认同,热爱伟大的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02 评课研讨
韩老师执教《多元的文化,多彩的魅力》十分吸引人。课堂一开始,韩老师以一个靓丽的中国风造型,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并以此为导入,带领学生领略了世界绚丽多彩的服饰。至此,开启了本节课的正式学习。从舞蹈,打招呼和建筑三个方面带领学生了解了世界的多元文化和多样魅力,并最终的落脚点都在中国文化上,充分增加了学生的文化自信。每一个环节既有个人展示又有小组合作,活动形式、内容丰富。最后,结合时事5月21日世界文化日,让学生充当一位文化使者,让课堂的立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王老师的《我们当地的风俗》整堂课的教学内容非常充实,细心地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通过孩子们亲身经历的三年级成长礼照片引入情景,带领他们体会“爱幼风俗”,理解社会层面的助力成长。在分享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十二生肖故事时,通过故事总结,引导学生体会故事中生肖动物身上所映射的中华民俗美好精神品质,从而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文化。此外,王老师通过材料的引导铺垫,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自己为老人做过什么,心情如何,教育学生继续延续敬老风俗,弘扬美德。
刘老师执教的《美丽文字,民族瑰宝》课堂设计十分巧妙。本堂课,刘老师的导入设计随着上课地点的变化而调整,巧用正仪小学的特色作为教学之始,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整堂课通过进博物馆展览的形式呈现出来,第一展厅从“丰富多样的中国字”入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我国文字的多样化。第二展厅通过简短地小视频让学生把抽象的甲骨文初初有了认识,为下一环节----制作展板打好基础。第三个展厅则是通过学生实操合作完成学习展品。最后围绕“一笔一画”动员学生爱书法之妙,同时渗透写好自己的字是对传统文化的身体力行的赞美,把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落到了实处。
丁寒丹老师执教的《开天辟地大事变》遵循新课程标准,着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任务目标定位十分准确。丁老师先后通过三个话题“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的爆发”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循序渐进开展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多维度集中展示三个话题的相关信息,增强了学生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整节课的内容丰富而完整。
夏老师的《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一课结构清晰,目标明确。课堂初始,夏老师以一个小游戏品牌猜猜猜,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本土品牌,初步体会中国制造的强大,一下子点燃了课堂的氛围。接着从三大板块,中国制造向世界、中国制造待转型、中国创造齐奋进层层推进,在教学中,夏老师关注学生的活动,设计了三个小活动突破本堂课的重难点,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创造就在我们身边,少年强则中国强。纵观整堂课,夏老师的准备十分充分,不论是视频、音频材料,还是对紧随时代的中国制造、创造成就的搜集,都贴合学生生活,给学生上了一堂扎实而又不失生趣的道法课。
丁校对本次文化主题的五节课进行了点评。让大家了解到在世界文化交流和交融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的教育体系有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从小中大思政一体化的视角出发,我们不仅可以更好的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能有效推动世界文化的教学。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新时代少年。
03 专家引领
省特级教师、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小学笪尚花老师为工作室全体成员作了题为《小学德法课程项目化学习研究》的讲座。笪特的阐述为我们指明了项目式学习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方向。她强调,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项目化学习的重要性和价值,积极探索和实践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切身体验、创新思考、合作探究、勇敢表达,多维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真正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让项目化学习开创德法课程的新样态。
04 学员讲座
石牌小学 高燕《“非遗”与传承——昆曲文化特色课程教育初探》
高老师的讲座《“非遗”与传承》以本校的昆曲文化特色课程教育探究为例,讲述了石牌中心小学校将昆曲文化与现代小学教育融合的尝试。讲述了秉承着“梅花朵朵开,朵朵都精彩”的课程理念,学校所构建的昆曲文化特色课程体系。之后,围绕“昆曲艺术节”展现了学生和家长走进校园的昆曲体验一站式体验的乐趣,多方位、立体化地展现昆曲文化的魅力,当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
活动总结
前路漫漫亦灿灿,笃行步步亦驱驱。教无止境,相信老师们定能乘着春风,在工作室的沃土中不断成长,深耕课堂,不断深入探索教学新范式,一起为描绘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更为绚烂的教育蓝图而努力!